在白酒產業的寒冬期,政府對於區域白酒產業的支持和推動力量越來越明顯,上周末,貴州省政府直接搭台,副省長王江平帶領貴州46家白酒企業在北京開展品牌推介。此次進京的貴州白酒包括了貴州茅臺、習酒公司、貴州國台酒業、董酒、金沙窖、鴨溪窖、珍酒等知名企業,與來自北京、河北、天津等地約300家經銷商進行品牌推介,下一步還將在華東、華南、華北、東北等地區舉行類似活動。(7月21日《京華時報》)
  為了幫助當地白酒產業度過寒冬期,貴州省副省長王江平親自帶隊“進京賣酒”,這種品牌推介的效果立竿見影,當天的簽約合同金額就超過了100億元。然而,“階段勝利”的同時,非議也隨之而來,有人認為,政府和市場應當“各就其位”,副省長“插手”賣酒是“管得太多”。然而,筆者以為,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,當地主導產業遭遇“滑鐵盧”,政府豈能坐視不管?這並非是政府“越界”,而是政府的職能所在。
  事實上,每個國家的領導在出訪時都會推銷國產品牌,甚至於一些國家領導的出訪本身就是為了給本國某項產業進行“公關”和“推介”。中韓首腦會談中,樸槿惠就拜托習總書記更改中國的發酵食品衛生標準,以便於韓國泡菜出口到中國。而李克強總理在5次出訪中,4次明確提到高鐵,頻率最高時兩次間隔不過一個月,被稱為“高鐵推銷員”。這些國家領導尚且如此“賣力”地推銷,更何況一個副省長?更何況,這些年來,副省長做“推銷員”也大有人在。例如,廣東省副省長曾推銷過無核黃皮,湖南省副省長曾推銷竹傢具,湖北省副省長曾進京推銷大武漢。可見,只要與經濟發展戰略、產業發展狀況相適應,政府官員也可以推銷品牌,甚至可以成為一個有效的推銷平臺。
  過去我們常常提到,政府搭台企業唱戲。在市場經濟中,政府宏觀調控不應干預企業的具體生產經營活動,但是,也應給予企業政策、信息、組織協調等方面的服務。所以說,副省長賣酒其實是值得肯定的行為。當然了,雖然短時間內,靠著副省長的“牌子”取得了一定銷量,但是政府的“牌子”還是應當珍惜,更要充分利用。一方面,當地酒企要保證質量,對得起副省長的牌子,另一方面,也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,重新完善更新自己的品牌。不然,如果只靠副省長賣酒,顯然是本末倒置了。
  貴州省“地無三寸平”,白酒業直接關係著當地的就業和相關產業。副省長“進京賣酒”親力親為地帶動當地企業破解發展難題,這是一個好的表率。希望其他地方政府也都能夠在拉動經濟、為民謀利上多花心思、多下功夫,促進市場和企業的雙贏,從而贏得群眾的尊重與信任。
  文/魏藍  (原標題:副省長“進京賣酒”有何不可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o55nosdh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